我们不缺少青年科技远见者,但有的时候他们下场并不好
经历长达近一年的筹备,DeepTech深科技联手 MIT Technology Review 即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——35 岁以下年度创新 35 人(MIT TR35)中国区榜单。
4 月 28 日,MIT TR35中国区榜单启动仪式成功举办。在当天的活动中,围绕榜单的五大板块:发明家、先锋者、创业家、人文关怀者、远见者,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、投资人、创业者和技术研发人员代表共同对话,希望在世界科技浪潮里找到中国的定位。此次启动仪式的合作方包括云享客、华兴Alpha、华兴Turbo、中科创星、中科院青促会、硬科技创新联盟、华创资本等。
DT君节选了当天对话中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:
如何定义中国的青年科技远见者?
科技远见者(Visionaries):远见者通过与众不同的视角,以全新方式应用了经典技术。
主持人:米磊(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,山西光电子集成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)
讨论嘉宾:沈俊(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、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)
陈成猛(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研究员,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课题组组长)
付磊(常春藤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)
曹寅(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架构师)
徐驰(nreal.ai创始人,CEO)
科技远见者有什么特点?
付磊:说到远见者,我可以分开讲一下,一个叫真正科技的远见者,做基础研究的远见者,还有一个是商业方面的远见者,这其实是不同的。我在MIT和斯坦福都读过书,其实在MIT感觉这种真正科技基础研究的远见者很多,这些人就是对这个世界、对自然、技术有一种好奇心,他们不想商业价值。
所以,就像引力波的研究教授,他觉得就要证明引力波的存在,那他就坚持下去;有的生物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就有一种兴趣,就要弃而不舍坚持下去,最终发现了基因的密码。
商业方面其实又是不同的,远见者需要预见一个新的商业模式,比如马云当年创立阿里巴巴,这其实不一样的。
曹寅:我们其实也经历过很多相关的,比如远见者创办的企业,远见者做的一些事情,但发现远见者不一定得到好下场。举个例子来说,中国最早期做光伏电池的人,基本上像尚德、LDK等这些企业,他们其实真正是远见者。
比如尚德,最早施正荣作为澳大利亚刚刚毕业的博士,带着他自己的方案回国,找了很多人说未来要做光伏电池,但是其实没有人理他,后来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,做了相关的企业。
我觉得,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远见者,缺乏的是关键能把远见落地为商业竞争力,能够一直在非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保持先手,不会因为过度扩张或者错误估计了未来到现在中的路径,错误估计这个路径而导致失败,这其实很难的。其实要做到远见很简单,关键如何把远见当中每一个过程都能预见到,提前布局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徐驰:我觉得我很赞同付总说的,一个是科研类的远见者,还有商业上的远见者。我觉得科研类的,我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去追求回报,我就是相信这个领域,将来会有大的探索和发现,我会愿意用我自己的努力推进这个东西。
另外,我觉得商业上的远见者,基本上你可以把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当做远见者,因为他们相当于看到了当时市场上其他人没有看到的机会,他同时看到这一个全新的市场,在还不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,你就扎到这个市场里,做一款产品或者某些服务,最终被整个市场所认可。
5-10 年内能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有哪些?
沈俊:能不能达到整个中国先进制造的爆发点,这是我非常想做的事。我们做科研的人,能够把眼光再放远一点,说到先进制造,这里面有哪些能够改造我们社会生活习惯这些东西。现在投资,因为最近我们也在开发第四个项目,找我聊的投资人很多,一听你这个叫什么制冷什么,一听听不懂,因为现在第四个产品我们开发磁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的,可以替代现在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。
投资人一听听不懂,而且觉得你的周期好像有点长,你要达到我的经济效益好像还有点慢。所以投资人一般听一听不感兴趣,都是这样一种态度。
但在某一些方面,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曙光,至少我们在前面成功不成功,我们产品已经在市场有销售用到了。后面我会努力做到,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,能够让整个的社会看到你这样一个制冷技术,让他应用在新的方面,所以也很爱好我这个行业,把我真正研究的东西,用在我的生活当中去。
陈成猛:如果从我的专业角度,因为我们是做先进碳材料,所以我始终认为,新材料这块可能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,包括其商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。
从目前中国范围内来讲,石墨烯名气太大了,非常热,现在炒作也比较多。但是,绝对不仅仅限于石墨烯,包括从最传统的碳黑到碳纤维、活性炭都有大量的升级换代,有新的技术层出不穷。
但是,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决心,如果大家都炒作,没有人实实在在开发一些硬科技的话,离商业化应用我觉得还遥遥无期。所以我们可能从技术上要把地基打得非常牢,这样我们才能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
付磊:我们天天在琢磨这个事,能够找到一个从投资的角度,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机会,在市场风口没起来的 1-2 年里,太长了有可能投了之后融不到下一轮钱,就到了非常困难的境界。
不管人工智能还是很多东西,我觉得数据是基础,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方向,而且数据越来越多,随着运算能力提高,算法的改善,你会越来越有价值。另外就是物联网,物联网随着5G标准成熟和推广,它会使全世界连接起来的东西越来越多。这里面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这又回到数据,所以,我还是最看好数据这个方向。
曹寅:现在大家讲的都是生产力的一些革新,不管新材料也好,新型制造也好,物联网也好,都是生产力。但是生产力到了一定阶段之后,必然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,就是上层建筑。
区块链就是新的社会契约关系。不依赖于任何的中心化组织的社会契约关系,有了社会契约关系的保证,有了我们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支撑,以及有了未来各种各样新的医疗技术、生物技术的支撑,其实就可以构成脱离我们物理世界存在的,完全是基于参与者或者成员本身同一意识形态,同一价值观、世界观甚至基于兴趣这样一个社区。
所以,我觉得15年,或者乐观一点来看,10年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超国家的公民主体,这个公民主体有自己的货币,有自己非常特殊的社会契约关系。下一个国家或者我们政治实体的组织形式是什么?表现形式是什么?其实,我认为就是数字国度,或者数字乌托邦。
徐驰:我觉得这也分两块:第一块是科技类创新的预测,我觉得科技类 10 年的创新,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些偶然的点,可能某一些个人新的发现,会带来一些全新的变化,这个相对来说有时候比较难预测。第二块是科技创意类,相对来说你能看到大的趋势的发展。
大家看过去这几次大的科技革命,从PC到互联网,然后到智能手机,其实我们看到一个大的趋势是什么,是终端离人越来越近,我们希望信息沟通的效率越来越高,我们希望用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。
那么基本上来说,还有什么东西比手机离人更近?其实就是眼镜。这个东西很有趣,其实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戴眼镜,其实只实现一个功能,校正你视力,基本上你每天醒的时候,你都会戴。即便只有一个功能,基本你醒的时候,你也想去有它。如果让我预测的话,可能 10 年之后,一个眼镜之类的设备,会被大众接受。
科研远见者、科技投资远见者、创业远见者们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?
沈俊:其实我觉得,所谓的这些素质应该是很早期就能够看出来的,非常年轻的这一波人才,就有非常高远的目标,非常高远的眼光。
我觉得,一个素质就是他能看到未来,另外他一定是在本行业深耕,并且感兴趣,而且非常执着,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素质。
陈成猛:作为远见者来讲,对新的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精神。但是,洞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虽然有的人会有天赋,但大多都是基于你对这个行业深入的了解。所以说,你首先要根扎的足够深。
中国现在不缺乏远见者,但是我们现在有一点浮躁。我觉得,远见者需要脚踏实地,站稳脚跟,瞭望远方这是比较好的。
还有对知识结构这块来讲,对于远见者包括现在的年轻人,首先应该具备T字型知识结构,现在很多人面很宽,但是没有钉子钉不进去,这也不行。或者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领域,但不能触类旁通。
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,我们做技术包括做很多东西,都需要触类旁通。可能在你的领域里,你认为非常难的事情,或者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可能在另外一个成熟的行业就非常简单了。
付磊:对技术的预测还是挺难的。我们可以考虑一下,其实对于人的预测,其实还比较容易的。像人在过去一千年应该没什么变化,我们有时候还是会读几百年、上千年以前古人写的诗词,他们表达的感情和我们现在没多大区别我觉得,其实人性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因此,科技要和人文结合,乔布斯也强调这一点。科技一直在变化,其实人不怎么在变,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这些喜好,食色性也这些东西,其实没什么变化。
所以,我觉得,你如果对人性观察更细,多读一些历史、人文的东西,结合技术去思考,我觉得这里面可能真正能得到一些远见、有洞见、有远见的东西。
这其实就是对人,乔布斯一直强调科技和人文的结合,我觉得也是。真正好的洞见者、远见者肯定是对人性的观察很细致、很到位。
曹寅:我觉得远见者分两类:第一类:专业性远见者,在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里,他能够比他的同行看得远一点、长一点。这个远见者身上的特质,我觉得可能就是勤奋、努力、爱思考。这类是远见者最容易做到的。
第二类:穿越性远见者,所谓穿越性远见者,他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脉络会看得非常清晰,体制的变化,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,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,技术的发展脉络会看得非常详细,不仅是10年、20年、30年、40年。
所以,我觉得这种穿越性远见者,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,会有一种很强的疏离感,这种疏离感就是让人感觉,他跟你都作为一种人类,都作为这样一种智慧生物,但是他好像又跟我们人类的关系不是特别亲,而且经常表现出很强烈悲观的感觉或者无力的感觉,这种无力来自于什么地方,他能够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,不一定是好的趋势。
所以,我觉得这两种远见者,身上的特质完全不一样。我觉得一个专业性远见者是很乐观的,而一个穿越性远见者可能表现出来偏悲观。
徐驰:我觉得,所谓的远见者,从某种程度上,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,同时有一个很强的执行力。另外在整个执行过程中,耐得住寂寞,不会轻易被其他周围的言论所影响。
其实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所有的远见者都可以理解为有一点点偏执,如果这个东西做成了,那是他执着,他有他独到的眼光,如果失败了就是偏执。所以,你也可以理解为,所有的远见者是成功的偏执者。
另一方面,我觉得还是确实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,因为在创业的路上,其实是非常苦的。如果你给自己留了后路之后,你可能没办法那么执着,孤注一掷的往前走了。
DeepTech深科技」招募全球记者、采编。申请加入:hr@mittrchina.com
我们不缺少青年科技远见者,但有的时候他们下场并不好
经历长达近一年的筹备,DeepTech深科技联手 MIT Technology Review 即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——35 岁以下年度创新 35 人(MIT TR35)中国区榜单。
4 月 28 日,MIT TR35中国区榜单启动仪式成功举办。在当天的活动中,围绕榜单的五大板块:发明家、先锋者、创业家、人文关怀者、远见者,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、投资人、创业者和技术研发人员代表共同对话,希望在世界科技浪潮里找到中国的定位。此次启动仪式的合作方包括云享客、华兴Alpha、华兴Turbo、中科创星、中科院青促会、硬科技创新联盟、华创资本等。
DT君节选了当天对话中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:
如何定义中国的青年科技远见者?
科技远见者(Visionaries):远见者通过与众不同的视角,以全新方式应用了经典技术。
主持人:米磊(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,山西光电子集成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)
讨论嘉宾:沈俊(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、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)
陈成猛(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研究员,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课题组组长)
付磊(常春藤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)
曹寅(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架构师)
徐驰(nreal.ai创始人,CEO)
科技远见者有什么特点?
付磊:说到远见者,我可以分开讲一下,一个叫真正科技的远见者,做基础研究的远见者,还有一个是商业方面的远见者,这其实是不同的。我在MIT和斯坦福都读过书,其实在MIT感觉这种真正科技基础研究的远见者很多,这些人就是对这个世界、对自然、技术有一种好奇心,他们不想商业价值。
所以,就像引力波的研究教授,他觉得就要证明引力波的存在,那他就坚持下去;有的生物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就有一种兴趣,就要弃而不舍坚持下去,最终发现了基因的密码。
商业方面其实又是不同的,远见者需要预见一个新的商业模式,比如马云当年创立阿里巴巴,这其实不一样的。
曹寅:我们其实也经历过很多相关的,比如远见者创办的企业,远见者做的一些事情,但发现远见者不一定得到好下场。举个例子来说,中国最早期做光伏电池的人,基本上像尚德、LDK等这些企业,他们其实真正是远见者。
比如尚德,最早施正荣作为澳大利亚刚刚毕业的博士,带着他自己的方案回国,找了很多人说未来要做光伏电池,但是其实没有人理他,后来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,做了相关的企业。
我觉得,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远见者,缺乏的是关键能把远见落地为商业竞争力,能够一直在非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保持先手,不会因为过度扩张或者错误估计了未来到现在中的路径,错误估计这个路径而导致失败,这其实很难的。其实要做到远见很简单,关键如何把远见当中每一个过程都能预见到,提前布局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徐驰:我觉得我很赞同付总说的,一个是科研类的远见者,还有商业上的远见者。我觉得科研类的,我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去追求回报,我就是相信这个领域,将来会有大的探索和发现,我会愿意用我自己的努力推进这个东西。
另外,我觉得商业上的远见者,基本上你可以把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当做远见者,因为他们相当于看到了当时市场上其他人没有看到的机会,他同时看到这一个全新的市场,在还不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,你就扎到这个市场里,做一款产品或者某些服务,最终被整个市场所认可。
5-10 年内能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有哪些?
沈俊:能不能达到整个中国先进制造的爆发点,这是我非常想做的事。我们做科研的人,能够把眼光再放远一点,说到先进制造,这里面有哪些能够改造我们社会生活习惯这些东西。现在投资,因为最近我们也在开发第四个项目,找我聊的投资人很多,一听你这个叫什么制冷什么,一听听不懂,因为现在第四个产品我们开发磁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的,可以替代现在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。
投资人一听听不懂,而且觉得你的周期好像有点长,你要达到我的经济效益好像还有点慢。所以投资人一般听一听不感兴趣,都是这样一种态度。
但在某一些方面,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曙光,至少我们在前面成功不成功,我们产品已经在市场有销售用到了。后面我会努力做到,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,能够让整个的社会看到你这样一个制冷技术,让他应用在新的方面,所以也很爱好我这个行业,把我真正研究的东西,用在我的生活当中去。
陈成猛:如果从我的专业角度,因为我们是做先进碳材料,所以我始终认为,新材料这块可能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,包括其商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。
从目前中国范围内来讲,石墨烯名气太大了,非常热,现在炒作也比较多。但是,绝对不仅仅限于石墨烯,包括从最传统的碳黑到碳纤维、活性炭都有大量的升级换代,有新的技术层出不穷。
但是,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决心,如果大家都炒作,没有人实实在在开发一些硬科技的话,离商业化应用我觉得还遥遥无期。所以我们可能从技术上要把地基打得非常牢,这样我们才能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
付磊:我们天天在琢磨这个事,能够找到一个从投资的角度,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机会,在市场风口没起来的 1-2 年里,太长了有可能投了之后融不到下一轮钱,就到了非常困难的境界。
不管人工智能还是很多东西,我觉得数据是基础,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方向,而且数据越来越多,随着运算能力提高,算法的改善,你会越来越有价值。另外就是物联网,物联网随着5G标准成熟和推广,它会使全世界连接起来的东西越来越多。这里面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这又回到数据,所以,我还是最看好数据这个方向。
曹寅:现在大家讲的都是生产力的一些革新,不管新材料也好,新型制造也好,物联网也好,都是生产力。但是生产力到了一定阶段之后,必然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,就是上层建筑。
区块链就是新的社会契约关系。不依赖于任何的中心化组织的社会契约关系,有了社会契约关系的保证,有了我们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支撑,以及有了未来各种各样新的医疗技术、生物技术的支撑,其实就可以构成脱离我们物理世界存在的,完全是基于参与者或者成员本身同一意识形态,同一价值观、世界观甚至基于兴趣这样一个社区。
所以,我觉得15年,或者乐观一点来看,10年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超国家的公民主体,这个公民主体有自己的货币,有自己非常特殊的社会契约关系。下一个国家或者我们政治实体的组织形式是什么?表现形式是什么?其实,我认为就是数字国度,或者数字乌托邦。
徐驰:我觉得这也分两块:第一块是科技类创新的预测,我觉得科技类 10 年的创新,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些偶然的点,可能某一些个人新的发现,会带来一些全新的变化,这个相对来说有时候比较难预测。第二块是科技创意类,相对来说你能看到大的趋势的发展。
大家看过去这几次大的科技革命,从PC到互联网,然后到智能手机,其实我们看到一个大的趋势是什么,是终端离人越来越近,我们希望信息沟通的效率越来越高,我们希望用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。
那么基本上来说,还有什么东西比手机离人更近?其实就是眼镜。这个东西很有趣,其实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戴眼镜,其实只实现一个功能,校正你视力,基本上你每天醒的时候,你都会戴。即便只有一个功能,基本你醒的时候,你也想去有它。如果让我预测的话,可能 10 年之后,一个眼镜之类的设备,会被大众接受。
科研远见者、科技投资远见者、创业远见者们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?
沈俊:其实我觉得,所谓的这些素质应该是很早期就能够看出来的,非常年轻的这一波人才,就有非常高远的目标,非常高远的眼光。
我觉得,一个素质就是他能看到未来,另外他一定是在本行业深耕,并且感兴趣,而且非常执着,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素质。
陈成猛:作为远见者来讲,对新的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精神。但是,洞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虽然有的人会有天赋,但大多都是基于你对这个行业深入的了解。所以说,你首先要根扎的足够深。
中国现在不缺乏远见者,但是我们现在有一点浮躁。我觉得,远见者需要脚踏实地,站稳脚跟,瞭望远方这是比较好的。
还有对知识结构这块来讲,对于远见者包括现在的年轻人,首先应该具备T字型知识结构,现在很多人面很宽,但是没有钉子钉不进去,这也不行。或者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领域,但不能触类旁通。
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,我们做技术包括做很多东西,都需要触类旁通。可能在你的领域里,你认为非常难的事情,或者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可能在另外一个成熟的行业就非常简单了。
付磊:对技术的预测还是挺难的。我们可以考虑一下,其实对于人的预测,其实还比较容易的。像人在过去一千年应该没什么变化,我们有时候还是会读几百年、上千年以前古人写的诗词,他们表达的感情和我们现在没多大区别我觉得,其实人性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因此,科技要和人文结合,乔布斯也强调这一点。科技一直在变化,其实人不怎么在变,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这些喜好,食色性也这些东西,其实没什么变化。
所以,我觉得,你如果对人性观察更细,多读一些历史、人文的东西,结合技术去思考,我觉得这里面可能真正能得到一些远见、有洞见、有远见的东西。
这其实就是对人,乔布斯一直强调科技和人文的结合,我觉得也是。真正好的洞见者、远见者肯定是对人性的观察很细致、很到位。
曹寅:我觉得远见者分两类:第一类:专业性远见者,在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里,他能够比他的同行看得远一点、长一点。这个远见者身上的特质,我觉得可能就是勤奋、努力、爱思考。这类是远见者最容易做到的。
第二类:穿越性远见者,所谓穿越性远见者,他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脉络会看得非常清晰,体制的变化,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,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,技术的发展脉络会看得非常详细,不仅是10年、20年、30年、40年。
所以,我觉得这种穿越性远见者,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,会有一种很强的疏离感,这种疏离感就是让人感觉,他跟你都作为一种人类,都作为这样一种智慧生物,但是他好像又跟我们人类的关系不是特别亲,而且经常表现出很强烈悲观的感觉或者无力的感觉,这种无力来自于什么地方,他能够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,不一定是好的趋势。
所以,我觉得这两种远见者,身上的特质完全不一样。我觉得一个专业性远见者是很乐观的,而一个穿越性远见者可能表现出来偏悲观。
徐驰:我觉得,所谓的远见者,从某种程度上,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,同时有一个很强的执行力。另外在整个执行过程中,耐得住寂寞,不会轻易被其他周围的言论所影响。
其实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所有的远见者都可以理解为有一点点偏执,如果这个东西做成了,那是他执着,他有他独到的眼光,如果失败了就是偏执。所以,你也可以理解为,所有的远见者是成功的偏执者。
另一方面,我觉得还是确实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,因为在创业的路上,其实是非常苦的。如果你给自己留了后路之后,你可能没办法那么执着,孤注一掷的往前走了。
DeepTech深科技」招募全球记者、采编。申请加入:hr@mittrch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