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  |  English

EN

新闻中心首页 >> 新闻中心 >> 媒体视角

【太原晚报】填补国内先进炭材料领域空白,太原这群年轻人为科技强国筑梦!

时间:2020-05-07   作者:太原晚报张晓丽

 

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平均年龄只有34岁。2012年至今,他们在炭基新材料领域不断奋斗、开拓,让中国成为全球石墨烯领域的领先者,进而突破国外技术封锁,填补了国内超级电容器活性炭(以下简称“电容炭”)领域的空白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他们,就是“山西青年五四奖状”获奖集体,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课题组。2012年,27岁的陈成猛博士组建了709课题组,即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组,主要从事石墨烯等先进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。

 

石墨烯被称为“黑金”,是目前发现的最薄、最坚硬、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,可用于航空航天、军事高精尖领域,是名副其实的“新材料之王”。

 

在陈成猛博士的带领下,课题组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石墨烯研究。他说:“从基础的工艺实验起步,再到工程化技术的自主攻关,所有的装备都需要亲手搭建。”2013年,一条吨级规模的石墨烯生产线终于在煤化所中试基地建成。

 

如今,这条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六年多时间,课题组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,也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的批量化、可控稳定生产,使中国成为了全球石墨烯领域的领先者。

 

在开展石墨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过程中,课题组了解到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电容炭,长期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。为了推动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,2016年,课题组又启动了电容炭的研发。

 

通过三年攻关,他们与美锦能源合作建成年产10吨的中试示范线。目前,中试产品经下游用户包括中车、奥威、凯美评测,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 

今年3月,千吨级产业化一期工程已在清徐正式落地启动,填补了国内电容炭领域的空白。709课题组这个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组合的年轻团队,踏实、勤奋,充满活力,他们一直把追求极致、创造品质作为团队的价值观。在攻克关键技术的实验中,团队成员需要在-14℃的环境下清洗管道,这使得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冻疮;在设备整体调试期间,个别管道冻裂,团队成员不顾自身湿透,抢修裂口;在工艺优化期间,团队成员连续几天几夜守在设备一线。

 

为了我国炭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709课题组通过技术创新,不断打通科研与市场的道路,为科技强国筑梦。

太原晚报记者 张晓丽
 

新闻中心  

【太原晚报】填补国内先进炭材料领域空白,太原这群年轻人为科技强国筑梦!

时间:2020-05-07   作者:太原晚报张晓丽

 

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平均年龄只有34岁。2012年至今,他们在炭基新材料领域不断奋斗、开拓,让中国成为全球石墨烯领域的领先者,进而突破国外技术封锁,填补了国内超级电容器活性炭(以下简称“电容炭”)领域的空白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他们,就是“山西青年五四奖状”获奖集体,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课题组。2012年,27岁的陈成猛博士组建了709课题组,即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组,主要从事石墨烯等先进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。

 

石墨烯被称为“黑金”,是目前发现的最薄、最坚硬、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,可用于航空航天、军事高精尖领域,是名副其实的“新材料之王”。

 

在陈成猛博士的带领下,课题组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石墨烯研究。他说:“从基础的工艺实验起步,再到工程化技术的自主攻关,所有的装备都需要亲手搭建。”2013年,一条吨级规模的石墨烯生产线终于在煤化所中试基地建成。

 

如今,这条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六年多时间,课题组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,也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的批量化、可控稳定生产,使中国成为了全球石墨烯领域的领先者。

 

在开展石墨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过程中,课题组了解到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电容炭,长期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。为了推动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,2016年,课题组又启动了电容炭的研发。

 

通过三年攻关,他们与美锦能源合作建成年产10吨的中试示范线。目前,中试产品经下游用户包括中车、奥威、凯美评测,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 

今年3月,千吨级产业化一期工程已在清徐正式落地启动,填补了国内电容炭领域的空白。709课题组这个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组合的年轻团队,踏实、勤奋,充满活力,他们一直把追求极致、创造品质作为团队的价值观。在攻克关键技术的实验中,团队成员需要在-14℃的环境下清洗管道,这使得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冻疮;在设备整体调试期间,个别管道冻裂,团队成员不顾自身湿透,抢修裂口;在工艺优化期间,团队成员连续几天几夜守在设备一线。

 

为了我国炭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709课题组通过技术创新,不断打通科研与市场的道路,为科技强国筑梦。

太原晚报记者 张晓丽
 

上一篇:【太原日报】攻坚“石墨烯”—发生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课题组的故事
下一篇:美锦能源突破超级电容壁垒 电容炭国产化指日可待

联系我们


销售经理:18835170493(刘经理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8835170493@163.com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微信号:18835170493

技术支持:13934640625(郭老师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guoxq#sxicc.ac.cn(发邮件时替换#为@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微信号:13934640625


电话/传真:0351-4049061

地   址: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27号

邮   编:030001

网   址:http://709.sxicc.ac.cn

0351-4049061

版权所有: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(ICC-CAS)
备案号:晋备ICP备1000255478号-3